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将纳入集采,企业忧心“骨折(2)

来源:中国肿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22日 06:58:4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基因检测行业的价格忧虑,医保系统有关人士向八点健闻表示,医保扩容的原则是临床必须、安全有效和费用适宜三者兼具,医保在定价方面会参考物

对于基因检测行业的价格忧虑,医保系统有关人士向八点健闻表示,医保扩容的原则是临床必须、安全有效和费用适宜三者兼具,医保在定价方面会参考物价部门,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估,而“凡进必谈”的规则也保证了与企业的沟通。

八点健闻采访获知,企业在肯定这项政策将利好行业的同时,纷纷表示出对于医保定价的诸多忧虑。而政策落地后与医院现有运行管理规则的碰撞,比如可能拉高医院的“耗占比”、挤占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的份额等,也有待未来在实操中进一步探索应对之策。

肿瘤基因检测项目通过集采纳入医保后,势将拉高医院的“耗占比”,也会占去DRG的相当份额。对此该医保系统人士表示,目前政策落地的细节尚不清楚,像基因检测这样的高额项目,医保有可能给予一定的考虑,对“国谈”的品种就是这么做的;另外也可以借鉴创新技术和昂贵药品进入医保后的做法,比如对DRG中的权重作出相应调整。

他还指出,除了基本医保,多地都已建立政府支持的惠民保险,对住院治疗费用有比较全面的覆盖,因此肿瘤基因检测项目对公众的可及性和对企业的支付料将获得有力支撑。

国家医保局有关肿瘤基因检测项目纳入集采和医保的建议答复,于10月12日挂网,但落款日期是7月6日。据此推测,此事酝酿有时,箭在弦上。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光谷院区肿瘤科副主任章必成教授介绍,肿瘤科临床约一半的病例会用到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能够给到几方面的信息,包括判断哪些药对治疗会有效果;避免患者使用靶向药时“盲吃”;还有些靶点能预测不良反应,从而避免没有明确意义的治疗。目前基因检测费用高,而且很多必须外送,限制了使用。如果集采后价格降下来,用量肯定明显增长,对患者而言是好事。

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推进集中带量采购,密集推进了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覆盖了294个药品,仅此一项就涉及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和生物药年采购金额的35%。此外,国家医保局还针对心内科和骨科高值医用耗材开展了集采,并推动省级和省际联盟采购,涉及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三大领域。

此前有地方医保纳入了部分基因检测产品:北京于2019年6月将肿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测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归入乙类目录,医保报销比例在70%-90%。2022年1月,上海将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收费标准780元,医保报销比例80%。但针对肿瘤治疗的NGS(next-generation?sequencing,?二代测序技术,又称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项目,尚未见被纳入医保。

至本医疗首席运营官卢磊磊博士表示,高通量测序是近年的热点,方法学比较复杂,对DNA的处理、基因片段的提取、生信报告的分析和解读等,科技含量都很高,还需要完备的质控体系,对设备、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成本都是刚性的。

据透露,个别省份在跟企业的调研沟通中提出“定数量”的计划,也就是根据检测的基因数量来划分价格档次,忽略了从产品特性和科学依据的角度进行考量。这种做法其实是另一版本的“价低者得”,可能导致患者根据数量来选择检测项目,在同样的价位下倾向选择基因数更多的产品,少基因数量的检测产品将没有生存空间。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行业已经获证的产品,基因数量在3-10个之间的都有,而一个伴随诊断产品通过临床试验,拿到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大致需要投入3000-5000万数量级的费用。

他认为,“以量换价”应该以质量为前提——同样100的销售额,可以是5×20,也可以是0.5×200,但是,只有产品价格落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企业低水平获利,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毕竟集采的初心也是提高公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纳入集采和医保,也将推动肿瘤基因检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行业现状是,各家基因检测公司所用的试剂和技术没有统一标准,销售中也往往把耗材与平台绑定。一位接近医保系统的医疗界人士分析,医保局掌握各个省乃至全国的用量,也就掌握市场的话语权,可以倒逼企业将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就好比新能源车,如果你的电池不能适配统一的充电桩,自然就没有市场”。

目前肿瘤基因检测项目的应用分为院内、院外两种模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薛卫成指出,即使是肿瘤治疗的专科医院,也不可能囊括基因检测的所有平台和技术,“对于淋巴瘤这样的细分领域,可能都没有项目中标”,所以未来仍将是两种模式并存的状况。

文章来源:《中国肿瘤》 网址: http://www.zgzlzzs.cn/zonghexinwen/2022/1022/2227.html



上一篇:腮帮子长肉?警惕腮腺肿瘤
下一篇:肿瘤毕业论文致谢(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致谢)

中国肿瘤投稿 | 中国肿瘤编辑部| 中国肿瘤版面费 | 中国肿瘤论文发表 | 中国肿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肿瘤》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