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肿瘤》栏目设置[10/06]
- · 《中国肿瘤》刊物宗旨[10/06]
- · 《中国肿瘤》征稿要求[10/06]
- · 《中国肿瘤》投稿方式[10/06]
- · 《中国肿瘤》数据库收录[10/06]
肿瘤毕业论文致谢(医学硕士毕业论文致谢)(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每个人活着的希望,死亡的恐惧。 当我们是健康的人时,我知道我们是向着死亡而来的,但可以预见,在衰老死亡之前我们不用担心死亡。 但是,是癌症
每个人活着的希望,死亡的恐惧。 当我们是健康的人时,我知道我们是向着死亡而来的,但可以预见,在衰老死亡之前我们不用担心死亡。 但是,是癌症晚期的患者,他面对的是死神。 他想后退,想逃跑,想向死神投降,但死神无情,再怎么挣扎也改变不了死亡的绳子太紧了。
我们谈谈吧。 去年高中同学得了鼻咽癌,还不到45岁。 2019年3月检查,接受透析,直到6月在高中同学群里公开,同学们深感震惊。 治疗方案有的建议西医治疗,有的建议中医治疗,但患者本人不愿接受西医治疗。 因为他的这种癌症正好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 并有高中同学亲自去给他做中医治疗,反映效果很好,但三个月后,濒临病危,不到半个月就去世了。 死前从广东回老家乡下,叶子掉了,要回根了。
之所以说这话,是想说明对癌症晚期患者最重要的是临终关怀,而不是起死回生。 中医和西医此时都为力。
其实,当初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我一直没有表态。 因为,我的理解是,既然确定再也不能治疗了,就省下医疗费,找个安静的地方,了解生死,如果真的能参与生死,死也不怕。 幽静的环境是指自然中偏僻的乡村,山清水秀,氧气充足。 这有利于新陈代谢,癌症只不过是一小部分器官和器官,如果其他器官能正常工作,保持血液循环,实际上有利于身体的正常功能和与癌细胞的战斗,这可以延缓死亡。 在医院做手术或者接受化疗的话,会把好的细胞和癌细胞一起杀死。 结果,癌细胞不能被杀死干净。 你需要重复化疗。 因此身体整体功能紊乱,患者会变得极其虚弱。 所以,从养生学上讲,真正到了晚期,知道不可以的时候,不要逆天,而要顺应自然。
但是,我知道我没有权限,不能说出我的态度和观点。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会遭到同学们的反对,甚至是口头上的。 在,人情有时是超越理性的,大家都知道你说的有道理,但从安慰患者的角度、尽人事的角度,甚至人情的角度,都是花钱救人的行为。 使用——,不是对亲情、爱情漠不关心,而是表达对自己的尽力。 虽然也有相应的情况,但更大的是像给死者办葬礼一样,给活着的人看。
我不知道我说的是否正确,网友们是否会冷静合理地看待我表达的意思,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
谢谢你帮我读。 如果网友们有自己的意见,也可以留言讨论。 真理越辩越明了。 20200430
妈妈体检查出肿瘤标志物高?
临床上,许多人曾检查过肿瘤标志物,有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往往升高,但大多未发现癌症。医生会直接忽略部分肿瘤标志物的异常,或者为此进行进一步检查。 当然有时也会被发现癌症。
男性同事,35岁。 最近患胸腔积液、咳嗽、胸闷、气促。
胸腔积液抽取检查报告显示,渗出液,渗出液一般考虑炎症和感染。
同事要求进行全套肿瘤标志物检测,其中有一种名为糖链抗原125的肿瘤标志物,简称CA-125,检测值高达645.5,参考值为0~35。
该肿瘤标志物是妇科恶性肿瘤的标志物,如巢癌,但同事为男性。
另一位32岁的患者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检出特别高的被称为甲氧西林的肿瘤标志物,简称AFP。
他的甲氧西林值大于3000。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写为大于3000,机器能检测到的最高水平是3000,水平高于3000时,会写“>; 显示“3000”。
这是一种类似“满格信号”的肿瘤标志物上升,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也有影像学依据,最终被诊断为肝细胞癌。
我的同事现在没有发现其他肿瘤。 但胸水偏好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的CA-125可较高。
那么,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什么呢? 如果不能诊断癌症,为什么叫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通常是由肿瘤细胞自身合成并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时浓度上升的物质。 也就是说。 除了肿瘤细胞本身产生外,还可能是机体的反应。
提问者的妈妈发现肿瘤标志物上升了。 这只是为肿瘤诊断提供了一个方向,具体有无肿瘤还需进一步影像学或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
对中年女性来说,生殖系统、乳腺、肝癌、胃癌、肺癌可能出现相应的肿瘤标志物升高。
如果该肿瘤标志物非常高,达到许多肿瘤诊断阈值,则需要依赖标志物所指脏器。 进一步加强磁共振检查。
如果上升的幅度不高,可能是其他全身炎症反应造成的。 如果实在害怕的话,通过系统化全身CT,也称为PET-CT,基本上可以确定可能的肿瘤位置。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一般不用担心,但是为了不发生变更,也请注意重新审视。
文章来源:《中国肿瘤》 网址: http://www.zgzlzzs.cn/zonghexinwen/2022/1206/2228.html